行业媒体《培训》杂志采访了来自阿里巴巴、百度、光明乳业的多位培训人,“共创”了一份运营攻略。干货满满,在此与你分享。
01
培训运营中的那些坑
躲在“小黑屋”里开发课程与项目早已行不通。于当下的培训人而言,既要学会利用运营,将自己手中的资源、课程和产品推广出去,实现价值最大化;又要避免因过度运营,导致学习产品价值的流失。这就要求培训人有意识地避开一些误区。
1.形式主义,NO!NO!NO!
运营的类别、方式异常多样,培训人需及时感知技术发展的苗头,并迅速将其与培训相融合,例如构建线上学习产品、探索VR虚拟教室等。
然而,阿里巴巴CBU事业部总监、1688中小企业商学院院长赵晶强调:“对于运营而言,形式可以千变万化,但培训人万不可跳入‘形式主义’的漩涡,而忽视了学习产品的价值内核。”
光明乳业学院培训经理闻晓玲也提倡在运营学习产品时,应从五点对其价值进行定位。
我们的目标“客户”是谁?
我们是做什么的?
对方为什么与我们合作,能得到什么好处?
我们展现怎样的个性?
我们创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?
▌获取品牌信用度
当前,部分培训人为博取眼球,尝试采用各种线上、线下的运营方式,把学习产品包装得绚丽多彩。
“但他们恰恰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件事,即品牌信用度的建立。品牌信用度涉及体系、底层逻辑、核心产品设计、知识管理等诸多方面。”闻晓玲表示,“没有品牌信用度的学习产品,无论采取怎样的运营方式,其效果都会不尽人意。”
基于此,培训人应不断完善课程与师资体系,对学习产品的质量严格把关,维护好培训口碑,让用户成为产品的“忠实粉丝”。
▌抓住杠杆点
在培训项目实施与教学的现场,培训人不可过分追求体验感。有些仪式感很强、制造噱头、盲目追求热点的运营手段,常常忽视了学员本身的收获。
“一个学习产品,无论外观、形式设计得多么华丽、有趣,倘若培训后无法触动学员行为的改变,一段时间后,学员就会出现审美疲劳,甚至厌倦的心理,最终导致失败。”百度联络中心培训负责人(高级培训经理)张澧说。
因此,培训人需要找准杠杆点,让学员对产品感兴趣,愿意主动了解、体验和使用。而这个杠杆点则是真正站在学员的立场思考问题,致力于为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和难题。
2.“单打独斗”要不得
运营实施的过程中,培训部门自身的力量极为有限,切勿“单打独斗”。紧抓目标对象,并与他们及所在部门建立联动运营机制,尤为重要。
▌找准20%的意见领袖
运营某个学习产品,仅靠培训部门的几个人或是几十个人的力量,在企业内部推广与宣传,既费时,又费力,效果也难以预见。因此,培训人需要找到企业内部的意见领袖,让他们成为学习产品的“代言人”,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影响力。
闻晓玲认为,企业高层、业务部门的领导、高潜员工等,是直接影响学习产品实施的20%关键人群。培训人需要向他们阐述学习产品所能创造出的价值,促使他们主动加入学习项目运营的队伍中。
▌运营机制要联动起来
为了让学习产品的运营在企业内部井然、有效地开展,培训人需建立与各业务部门联动运营的机制,让他们有序地参与学习产品的设计、学习、宣传与推广等环节中。
当前,影响工作效能的因素之一,便是信任和沟通的成本,而学习产品本身建立在内部联动运营机制的前提下,其实施过程自然会提升部门间的信任、降低彼此的沟通成本。
▌固步自封不可取
要想盘活学习产品,做到运营有道,培训人也需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。闭门造车,拒绝接受外部环境的变化,畏惧跨界创新的试错和探索……这些已成为当今培训人开展工作的致命弱点。
▌将自己虚拟成“乙方”角色
其实,培训人应将培训与市场营销相结合,将自身定位为为企业提供学习产品的“乙方”角色,从而倒逼自己怀揣运营思维,充分思考如何战胜“竞争对手”,实现“盈利”。
闻晓玲强调,这里的“竞争对手”不是特指某类人群,而是学习产品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阻碍。
例如:时间是否充足?这些知识是否能通过移动设备轻松获取?兼职讲师的时间如何协调?学员是否喜欢这些运营方式?
而“盈利”则是指赢得企业领导以及学员对学习产品的关注度和满意度。
▌尝试跨界学习
在夯实本专业知识的同时,培训人必须尝试学习和掌握品牌战略、市场营销、产品运营等方面的知识,避免被固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所桎梏。这些跨界知识,能够帮助他们结合现有的学习手段、项目运作的方法,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。
02
训前、训中、训后运营全攻略
当前,培训人已经开始尝试利用线上、线下多种渠道,将运营贯穿学习产品前期设计与推广、中期实施、后期评估的全流程中。
例如,线上的社群、直播、小程序等传播与互动载体,线下的路演、海报、大赛评比等宣传活动。在此罗列的举措或许不能囊括所有,但能从运营全流程角度帮助培训人查漏补缺,收获灵感与启发。
1.实施前,宣传与推广是重中之重
培训实施前期的宣传与推广,除了简单的海报设计、文案宣传之外,还有一些崭新的方式,值得一试。
▌穿上“版权”外衣
“版权一方面可以保护创作者的劳动成果,另一方面也能给创作者带来一定的荣誉感与自豪感,赋予他们创作优质产品的动力。这一点,亦可运用到学习产品的运营中。”原奥康大学院长、传化物流学院创建人,乔德大学校长甘万龙表示。
将培训产品穿上“版权”这层外衣,能撬动研发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,促使他们精益求精,在“版权”的光环笼罩下,自觉保障产品的专业度和质优性。
▌举办内部品鉴
培训人可以在企业内部打造专属于学习产品的发布会,或是路演、品鉴会,向内部成员介绍最新推出或是迭代升级后的学习产品。这样既可扩大学习产品的曝光度,又能在内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。
倘若举办独立的学习产品发布会存在一定难度,还可借助企业内部大型会议或比赛的平台,例如新员工动员大会、季度总结会、内训师大赛等,乘势而发。
▌参与外部评选
一个优秀的学习产品,不仅可在内部接受聚光灯的照射,同样可登上外部平台施展魅力。设计者收获荣誉的同时,也为企业赢得曝光度和影响力的飞速提升。
因此,培训人可挑选内部优质的学习产品参加外部举办的评选活动。通过第三方平台,让更多学习产品脱颖而出,并迅速在培训界内传播。
此外,在评选的过程中,培训同仁可相互沟通与交流,对于后期学习产品的更新与迭代能起到“推波助澜”的作用。
2.实施中,让学员从“被动学习”到“主动学习”
进入学习产品的实施阶段,建立在以普及、提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,培训人可穿插各式有趣的运营方式,将学员带入学习场景中,实现心态从“被动学习”到“主动学习”的转变。
目前,培训人所采用的运营方式可谓丰富多样,有微信群组沟通、竞赛答题等线上的互动方式,还有基于线下的各种团建活动。当然,这些具体举措的设计与实施离不开以下三种运营理念。
▌“饥饿营销”
所谓稀缺性的制造,是指在商品和服务推广时采取“饥饿营销”的方式,即有意控制产品的供应量,制造供不应求的“假象”,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,维持产品形象。
张澧认为,对于学习产品而言,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,既能集结真正热爱学习的成员,又使学员更加珍视培训的机会。
于是,在招募过程中,培训人可加入一些积分挑战的事项,例如读书、线上学习打卡、线下学习与分享的频次等,为他们制定个人的学习成长“旅程图”,记录他们点滴的学习路径。这些积分成绩将成为他们进入培训课堂的“入场券”。
需要注意的是,稀缺性的制造需要把握好度,万不可让那些真正有意愿的员工“求学而不得”。
▌“用户为王”
既是产品,则讲求“用户为王”,培训人也应尊重学员的想法,利用运营充分发挥学员的自主权。具体而言,培训人可将每月或是季度内推出的学习产品,用海报的形式公布在社群或线下的宣传栏中,供学员挑选,并由他们自主报名学习感兴趣的课程。
“培训人在制作海报或宣传文案时,首要考虑的不该是采用何种方式、运用怎样幽默风趣的辞藻,而应思考哪些内容最能激发学员的兴趣、触发他们的痛点。”赵晶强调。
▌穿插趣味元素
“社会环境和人员结构的变化,致使趣味性、仪式感、游戏化等特性逐渐为培训人所关注。”方正科技集团培训总监李博说,“因而,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,培训人更加注重利用趣味化的元素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与乐趣。”
穿着带有统一logo的服装,制作每天的日记分享活动,设计线上竞赛的排名小程序,组织新老同学的友谊赛,拍摄学习过程的微电影……这些都是可尝试的运营举措。
3.后期运营,将“所学”转化为“所用”
培训结束后,并不代表运营也戛然而止。为了让学员将“所学”真正转化为工作中的“所用”,促使培训人根据最终的反馈结果,迭代现有的学习产品,后期运营不容小觑。
▌收集反馈信息
学员的真实感受,是培训人完善学习产品时最好的“参考书”。于是,在培训结束时,培训人可采用填写线上或线下的反馈表收集学员意见,同时也可尝试探索更为创新的方式,例如组织训后座谈会,鼓励学员在朋友圈中分享自己的学习体悟等,感知学员心声。
▌用社群增加贴合度
除了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,利用社群的形式,将学员联系起来,在内部分享小知识、设置积分排名等游戏化的举措,在培训结束后,培训人依然可以利用社群,持续为学员答疑解惑,使之成为学员分享心得与收获的平台。这样,便可持续延伸学习效果,增强学员之间的粘合度。
或许,未来还将持续涌现出更多有趣、实用且落地的运营方式。但万变不离其宗,培训人应时刻谨记学习产品的价值所在,学会用运营将价值释放,以学习制胜组织未来。
-END-
文章来源:培训杂志
更多精彩敬请关注长安云课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