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把在线学习平台打造成超级IP?

长安云课堂 员工培训 44 0

疫情期间,线下培训的停滞为线上学习的爆发式发展带来契机。

如何把在线学习平台打造成超级IP?-第1张图片-长安云课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“停工不停学”不只是一句口号,各大在线学习平台纷纷发力。实际上,在线学习并非一夕而就,它已历经长期的技术积淀。馒头商学院创始人王欣从媒介红利和移动支付红利等多重角度,诠释了在线学习平台的“生长”条件。

媒介红利

起初,人们通过书籍获取知识,多媒体时代则借助视频获取内容。随着碎片化场景的增多,通勤时间、“待机时间”变长,人们需要“背景音”的填补,音频也得到了爆发式发展。与传统媒介需个体主动汲取内容相比,移动互联端的视音频内容只需被动接受,人们“知识需求”获得满足的条件又下沉了一层,这就为知识服务在传播层面的载体打开了局面。

移动支付红利

支付的移动化和便捷化,使得买单的动作更容易。标价少则几块、多至上百的在线内容产品,并不需要耗费用户过多的心力做出购买决定。知识服务在技术层面的实现和扩展,由此开启。

正是场景的碎片化、媒介的变化,加之移动支付的发展,三浪叠加,让知识服务的市场变得“性感”了起来。此外,时代性的焦虑也是造成火热的内因。互联网也使得个体之间的对比变得更加强烈——

“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”

“别人30岁已经身价过亿,而你还在苦苦挣扎”

“未来,百分之九十的工作岗位将会消失”

……

所以,人们愿意在更多的场景下、通过不同的媒介载体来获取知识。

01

搭个“台子”

让教育换个“样子”

疫情期间,馒头商学院也推出了“面对疫情,聚力前行”系列公益直播课程,帮助广大职场人度过难关。这也与其定位息息相关——馒头商学院一直是一家教育公司,用知识服务的形式来传播内容。

前段知识服务,后段在线教育

在王欣看来,知识服务和在线教育虽是不同的定义或工具,却都是为用户创造价值,在内容传播的过程中,让人们知道、了解或是对内容产生大概的认知,这和传统纸质媒介的价值是一样的,只更换了载体。

“我们打开了大家的脑袋,还得给他们缝上。”

短短几年,各大知识平台已然释放了太多的信息,不断告知和强化互联网、数字化转型有多么重要,如果没有应对方法,沮丧和焦虑就会肆意蔓延;个体和企业便会认为,这些“高大上”的模式及趋势是自己所无法企及的。

此时,教育“后半段功能”的发挥就显得尤为重要——将认知和行动连接起来,不仅要有头脑的参加,还需心的参与,即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的配套,以及行动的参与,即执行力、落地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升级。不断加强改变的力量,最后帮助用户形成自己的内生系统,自主行动。

“打碎旧世界,新世界才会诞生”

企业学习平台或是外部专业平台,面向互联网和内外部市场时的“姿态”如何,决定着这条路能走多远。对此,王欣提出了两点建议——

抱有空杯心态

曾鸣教授《智能商业》中提及的三个时代——工业时代、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,并不是线性增长的过程,而是进化的模式。工业时代的思维,无法解读互联网时代的运作模式。腾出空间来,才能装进来新东西;打碎旧世界,新世界才会诞生。

传统公司通常是科层制,CEO拥有最高决策权和最强决策力,然后逐层降低。但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,人人都是特种兵,面向客户的那群人必须是最强的,老板反倒是后方提供支援的赋能者角色。

王欣以馒头商学院的实例,阐释了传统企业与互联网公司的文化差异。

传统企业老板在解读公司战略或产品时,员工会点头、微笑、附和,“老板说得对”,但是在馒头商学院如果冒出这样的声音,90后员工会表示“哎呀,这么多‘彩虹屁’呀”。

类似组织能力、认知或文化的颠覆,对平台而言,是一项巨大挑战。稍有不慎,便无法克制,从而进入完全失控、无序的混乱。

拒绝头脑“高潮”,从小事做起

任何变化,都是从小处开启的。比如,把公司搬到离客户近一点的地方,产品迭代周期再快一点,每天和一个用户聊天,考核指标不再是业绩而是围绕客户体验改善来设计,从赚了多少钱到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客户成功……放弃那些高大上的思维,什么场景革命、认知升级、第一性原理、第二曲线等,听了那么多理论,只是头脑的高潮;脚踏实地地做好“小事”,对平台而言会更受用。

02

你是谁?

你成就了谁?

可以说,正是互联网底层技术的发展,支撑了平台和能人的涌现。各领域专家和能人通过平台得以露出,人人可以为师。恰如馒头的价值观——所有人向所有人学习,所有人支持所有人成长。

以前,讲师是个职业;未来,讲师是个标签。对于企业平台来讲,CEO最重要的不是做决策,而要成为校长;公司越来越需要牛人,牛人越来越不需要公司,他们需要的,是知识萃取的能力,是对外公开的演讲能力,是真正把知识体系化的能力,最终成为知识的生产者。优秀的知识生产者,不仅能促成知识服务这一行为,更能引发更多的思考。

人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内容。精准匹配人们需要的内容,承载生产者优质内容,则成为平台的硬实力。

“坚决不做知识的搬运工”

做知识服务的人,切记不能做知识的搬运工,而要做领域的学习者、探索者和服务者。

“你无法输出自己没有的内容”

“教育有一个特点——你无法输出自己没有的内容。”如果没有去过中山陵,读了再多的导游手册,给别人去讲“一千多级台阶,汉白玉雕成,苍松翠柏……”,听上去会是干巴无趣的。真正去过,加入自己感受到的细节和体验,讲出来的东西才能打动人。

所以,无论是专业平台的知识服务者还是企业平台的培训工作者,最重要是“成为那样的人”,持续体证自己输出的内容,才能给出实用、落地的建议。这与知识服务的载体无关,它是培训育人的“风骨”。

“串一个同心圆”

知识服务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工具,让平台和个体、个体与个体之间实现连接,链接到更多的人。

连接,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自己,真正与对方同频共振。无论是知识服务还是在线教育,本质上都属服务业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本质,也是服务。所以,知识服务者共情与体谅他人的能力尤为重要。

从对方的角度去斟酌和设计内容,呈现什么并不取决于“我能提供什么”,而取决于“我提供什么能够帮到你”。能不能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可以帮助到他人的人或平台,是影响用户的关键因素。

“搭精专的台,唱最好的戏”

从内容生产的角度而言,平台通过不同的形式,把具备智慧沉淀能力的人聚集到一起,给平台源源不断地输送案例、知识、方法。

这些生产者,有的擅长提炼和整理知识框架、输出体系,如《原则》《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》的作者,他们更像是计算机里构建底层算法的那拨人;有的擅长动手去做,积累了许多实战案例,有超强的行动力。光有原则和算法,内容是“无骨无肉”的;如果没有算法,实战经验值停留在过去和现在,很难提升。

作为平台,则更多需要做好用户的分类和用户通道的梳理。这里的用户,不仅涵盖购买知识产品的用户,更指向一个大群体,可能是生产者,也可能是消费者。平台要让他们各自发挥所长。因为,今后的平台或公司都是生态型,不会只做一类事,或遇到一类用户。平台更重要的,是让内容输出者和内容消费者建立连接,在输入与输出、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中,建立生态关联。

这种生态,该如何逐步孕育而成?

首先,对于生产者而言,他们期待遇见高质量的学习者和互动者,为他们匹配优质的用户是关键;

其次,内容生产是很消耗心力的一件活儿,如果常年输出同类内容,生产者本身就成了“演员”,其产品需要依靠“演技”而存在,平台需要做的是为其赋能,创建圈子,让他做输出者的同时又是学习者。

03

终身学习,不如终身好奇

人们对不确定未来的逐步接受,终身学习已经被人们视作一种习惯,知识付费也得以规模化发展。王欣非常赞同古典老师的一个观点——“终身学习不如终身好奇。”说到底,学习是个被动的过程,更多情况下,人们或许是不得不学习;好奇却是内心驱使,可以催化出不断自我进化的过程。正因为明白永远会有变化,才会去拥抱变化。

王欣笑言,馒头商学院一直想成为一家没有围墙的大学,在互联网转型和知识付费及教育中跨界的滋味非常美妙。目前,还有50%的工作尚未被发明出来,如果触及一些“拆墙”的工作,将会更令人期待。同样,企业及平台也可去探索一些新的学习形式,真实的体验能造就健康、积极的学习形态。或许,一次酣畅淋漓的运动、一次游学体验,收获和启发远比在课堂上要多得多。

“如今,正是专业选手入场的好时机。”对于真正的高手或专家来讲,此时进场可以收获真正意义上的优质用户。知识生产者要在此时抓住契机,将自身打造成IP,才有更多机会服务于他人,成就自身。

本文作者:孙思 来源:培训杂志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